金融业物联网应用落地的主要领域


第一针对金融业的数字基础设施,规划中提出:综合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(5G)、窄带物联网(NB-IoT)、射频识别(RFID)等技术打造固移融合、宽窄结合的物与物互联网络和服务平台,实现移动金融终端和固定传感设备统一接入、管理和控制,为数字信贷、数字风控等金融业务提供海量物联网数据支撑。
 
可以看出,5G、NB-IoT等物联网网络基础设施也已经成为金融业数字基建的组成部分。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中,金融机构自身拥有大量的实体资产,需要对这些资产进行有效管理,那么就需要无处不在、安全的接入网络。由于金融业对安全性要求较高,在很多场景下对于网络专用性提出需求,物联专网成了物联网在金融业应用的一个业态。如近年来,多家银行在全国多地打造的5G+智慧银行,不少是通过5G专网方式,借助边缘计算,实现数据不出场。
 
另外,由于当前已形成NB-IoT、4G、5G涵盖低、中、高速率的多层次的广域物联网网络体系,以及WiFi、蓝牙、UWB等成熟的局域物联网网络体系,能够支持金融业各类实体资产接入,金融业场景实现规模化的物联网连接。例如,智能POS机已经是LTE Cat.1连接规模最大的终端设备,各大银行的贵金属、现金钞箱、安防设备等都通过物联网手段实现管理。
 
第二,针对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务渠道,规划中提出:以融合为方向,利用物联网、移动通信技术突破物理网点限制,建立人与人、人与物、物与物之间智慧互联的服务渠道。
 
此前,针对金融业服务渠道的扩展和变革,更多做法是将线下业务迁移到线上,通过PC和智能手机实现此前线下业务的办理。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,渠道创新已不仅仅限于现有服务的线上化迁移,而是形成一些全新的服务模式,尤其是基于物联网技术,除了提升针对人的服务外,很多金融服务也能融合于智能实物、智能场景中。例如,在一些行业、企业采用物联网实现智能化升级过程中,嵌入式的金融服务可能成为其物联网方案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助力整个方案闭环形成,实现工业互联、智能家居、智慧消防、电梯维保等场景金融,可以说,此类场景金融是通过对“物”的服务渠道形成的。
 
第三,针对农村金融领域,规划中提到:借助移动物联网、卫星遥感、电子围栏等技术,加强种子与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运输、交易等全链条数据自动化采集、可溯化信任和智能化分析,让“动产”转换为“不动产”,实现融资需求精准授信。
 
实现乡村振兴,需要金融服务的助力,然而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无法满足农村金融需求,需要进一步采用技术手段。例如,近年来,针对农村抵押物少的痛点,借助物联网技术推动活体抵押的模式正在逐渐推广,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牲畜生物特征并进行定位,确保牲畜不会被重复抵押和丢失,降低金融机构风控成本。规划中所提出的内容,站在农村产业链、供应链全链条角度,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。当然,农业场景复杂,且对成本敏感性很高,即使是当前多方实践的活体抵押模式,也面临着技术和成本的挑战,相关物联网技术方案还需要持续完善、降低成本才能大规模应用。
 
第四,针对供应链金融领域,规划中提出:通过“金融科技+供应链场景”建立多方互信机制,实现核心企业“主体信用”、交易标的“物的信用”、交易信息“数据信用”一体化协同管理。
 
供应链金融涉及环节很多,尤其是交易标的“物的信用”建立难度很大。相对于企业主体和交易数据,各类交易标的种类多,没法形成统一的物的信用,对标的物从源头感知其状态、形成标的物客观信息、减少上报标的物信息中人为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。在这种情况下,通过泛在物联感知手段,减少人为干预,可以为建立“物的信用”提供可信的原始数据,缓解供应链金融中的信任问题。
 
市场研究机构IoT Analytics跟踪数据显示,2020年,全球各行业企业用户对物联网解决方案总支出达到1289亿美元,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据达到4119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.7%。当前,能源、物流、工业、汽车等行业对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支出占比较大,随着金融行业对物联网需求增长,相信金融业未来也将成长为物联网支出的重点行业。


分享到: